第11期:中国独生子女政策 (China’s One-Child Policy)

Also available on most major podcast platforms (e.g. Apple Podcasts / Google Podcasts / CastBox / etc.).

In this episode, I explore China’s one-child policy, which is often seen by the West as the government abusing its people’s birth right,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human rights. I look at why the policy was adopted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 impact it subsequently had on the country. 

哈喽,大家好。我是Kaycee。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过独生子女这个政策。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今天还在执行这个政策。

从西方角度看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干扰人民的生育权, 表达权,甚至人权。我们在下结论之前先看看当时中国政府为什么觉得有必要实施这样一个政策呢?

政策由来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一直处于一种贫穷状态。吃饭要粮票,买东西要工业券。过剩人口,干部下放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短缺经济。问题很严重。

到80年代的时候,很多社会学学者和领导人,已经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影响了吃饭、穿衣、住房、交通、教育、卫生、就业、以及国家发展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控制人口增长来解决这些问题。

尤其严重的是,中国人口在1963年到1970年这段时间增加得最快,当时,30岁以下的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65%,每年平均将有二千多万人进入结婚生育期。如果当时不提倡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控制人口的增长,按当时一对夫妇平均生2.2个孩子计算,中国人口总数在20年后将达到13亿,在40年后将超过15亿。这意味着,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家战略目标,四个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人民的生活很难有多少改善。

所以,中国国家领导在1980年,经过3个月中5次人口座谈会讨论过后,开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198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设定了到20世纪末把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个硬目标。1982年宪法有两处规定了计划生育,分别是第25条:“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第49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当时,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未生育且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妻,经过核实后可得到一个《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以及一些优势,比如:

  • 每月发给5至2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
  • 女职工除享受当时法律规定的休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3个月,但减免3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 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18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 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55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还有其他奖励,我就不一个一个说了。

那如果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怎么办呢?父母就不能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了。虽然父母能享受大部分的奖励和优待,但是只能享受一个孩子的份。

对中国的影响

实施政策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因为当时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如果一个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很多人还是想要男孩。因此,起初会有杀婴事件,尤其是在农村或者贫困地区。

可以生第二胎吗?也不是不可以。

生下第二胎或更多的孩子往往要交罚款,按规定,会收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

某些政治人物和有钱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违反这独生子女政策,无论是拉关系、行贿还是去其他国家生育子女,比如香港或者塞班岛。

普通人或者贫困家庭里肯定是付不起这钱的。那怎么办?做流产手术。有人自愿做,也有很多人被迫强行堕胎。有些孕妇竟然是在怀孕8个半月的时候进行堕胎手术的。

不然,生下孩子,孩子就不能入户口。这一类孩子被称为黑孩子,没有户籍,没有身份。这意味着这些孩子没有办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上不了学,没有医疗保健。 长大以后就业、结婚、买房都会有困难。他们的后代同样会沦为黑户,就这样无辜的丧失了他们的基本权利。

但是总体来讲,独生子女家庭给国家节约了大量资源,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他们为国家培育出了高素质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和示范,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越穷越拼命生孩子,越拼命生孩子越穷”的误区终于得以彻底颠破,相对理性的生育观得以确立。推广现代化小家庭观念,打破传统大家族制度对于青年一代的枷锁。

也切切实实地提高了中国女性地位。九年义务教育强迫农村家庭让女孩子接受教育。没有男性继承人竞争资源,父母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女儿的教育和福利上,这是经历数百年的重男轻女之后一个重大的转变。女性第一次真正成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并拥有遗产继承权利。

独生子女政策极大改善了中国整体国民的教育水平。首先,全民普及避孕套,普及生育知识,断绝中国几千年表兄妹结婚陋习。九年义务教育说过了。那,在小的家庭中,父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热情来培养一个孩子的养育、投入到他/她们的工作和业余爱好生活中。

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理论上少生了4亿多人,客观上解决了数亿人的贫困,加速了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从心理学方面来讲,独生子女的典型性格往往被定为:更加成熟、要求更高、自控力强、不轻易原谅他人、可靠、敏感、重视成就、更容易成为领导者。

政策终止

在2016年1月1日,施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被终止,但是生育控制并没有受到完全的解放,只是变成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国外情况

有趣的是虽然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实施过类似的政策,独生子女却在近几年流行起来了。当许多中国人为独生子女政策松动欢呼时,英国独生子女家庭却越来越多。有专家预计,到2022年超半数英国家庭将选择生育一个孩子。

新的一年刚刚到来,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人口以及相关政策方面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2030年回头再重温这个话题吧。

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我们下周见。 

One thought on “第11期:中国独生子女政策 (China’s One-Child Policy)

  1. The obsession with “modernity” is anthropologically unjustified. Some of the most admirable traits of Chinese society emanate from the basic structure of extended families. If you annihilate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s in the name of “progress” you annihilate the associated socio-cognitive advantages and beauties linked to it. No one should imitate Europe’s family structure in the name of “modernity”, “progress” or “welfare”,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inherently good about Europe’s models, and those very concepts are entirely meaningless once one understands the evolutionary arbitrariness and exoticity of European societies. The very perception of East Asian family models as a 枷鎖 placed on 年輕人 is a culturally misplaced misconception that only makes sense by taking Eurocentric ways as a point of reference. This article is very good to learn Chinese, but has the very unfortunate flaw of unwittingly and unempirically condemning the social structures evolved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inferior to those evolved in Europe. That is the true point that should be argued about. If you did you would find that the overall scientific and anthropological evidence does not favour one over the other.

    Like

Leave a commen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